2017年,是岳西县将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纳入民生工程实施的第一年,也是该县自2012年以来,在全省首批实施“营养改善计划”试点的第6年。特别是近一年来,岳西县认真贯彻落实《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办法》,全面推进国贫县学生营养改善全覆盖,强力推进学校食堂供餐,确保学校供餐食品安全和膳食补助资金运行规范,努力提高学生营养水平和健康水平,加快农村教育发展,促进教育公平,2万多名中小学生从中受益,受到了学生、家长和社会的一致好评,成效显著。
一是推进食堂供餐,力保营养改善见实效。在试点基础上,根据实施方案和《安徽省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民生工程绩效评价办法》中“到2017年底食堂供餐比例达到85%”的要求,强力推进学校食堂供餐,着力解决学校食堂从业人员薪酬严重不足、厨房不达标、不能申领食品经营许可证等问题。制定了《岳西县2017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供餐推进方案》,对尚未实行食堂供餐的学校,逐校列出食堂未开餐的原因,提出解决方案;县政府安排专项资金200万元,用于未开餐学校食堂再改造和设备添置;对全县53所人数在100人以下的小规模学校,县财政每年补助食堂从业人员工资1.5万元;县教育局、市场管理局组成联合工作组,督导各学校食堂按程序申办食品经营许可。截止2017年底,全县已实施食堂供餐学校99个,教学点172个,享受食堂供餐学生23256人,学生食堂供餐率达99.8%,学校食堂供餐率达99.6%。
二是确保食品安全,规范过程管控不疏漏。严守食品安全红线,规范准入机制,规定配送到学校的食品必须统一招标、统一采购、统一配送;规范供餐流程,编印了《岳西县营养改善计划学校食堂管理工作手册》,统一食堂操作及工作流程、常规管理制度、关健岗位职责、食堂卫生要求,制订了科学规范的《食品原料采购查验台账》以及《学校食堂供餐日志》;监管重点环节,坚持食品留样,规定学校每天每餐每样食品(含主食)都必须留样100克以上,无特殊情况48小时以后才能处理;教师、学校行政人员参与陪餐,清点班级就餐学生数、监督反馈饭菜质量、维持就餐纪律、关注学生身体状况等;加强督查考核,印发了《岳西县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考核方案》,丰富督查形式和内容,着力抓好自我督查、专项督查和领导日常督查。
三是严格资金管理,坚持阳光透明紧跟踪。健全完善学生营养改善专项资金管理制度,实行分账核算,集中支付,专款专用。规范“4+X”(国家补助+学生上交)资金管理,形成合力。实名制信息系统规范运行,及时更新,准确核查;企业供餐学校,资金封闭运行,食材学校验收签单,资金国库集中支付;食堂供餐学校,资金专人管理,专帐核算;严格执行公开公示、监督审计,县教育局为各供餐学校统一制作了“每周带量食谱、每天食材采购”两块公示牌,要求各校每天公示原材料采购、每周公示带量食谱、每月公示膳食收支和食堂财务管理情况、每学期公示享受学生名单,主动接受学生、家长、教师和社会的监督。所有报账资料分月装订,分类归档,做到齐全、真实、准确、完整。去年暑期,县教育局对食堂供餐的学校专项资金进行全面内部审核,县审计局随机抽取部分学校进行了审计。
四是加强宣传培训,做到家喻户晓促科普。充分利用网站、广播、电视、宣传画等方式及时向社会宣传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相关工作;各学校利用橱窗、黑板报、公示栏、校园广播等多种方式加大校内宣传力度,利用家长会、培训会对学生、家长、教师、学校管理人员和食堂员工普及科学营养知识,促进合理供餐;县广电中心制作岳西县营养改善计划宣传专题片,在岳西电视台和岳西网展播;各乡镇卫生院到学校上好健康教育课程,对学生进行营养知识宣传教育,建立健康的饮食行为规范,拒绝食用不健康食品,使学生营养改善工作家喻户晓。该县还通过多次召开学生营养改善食品安全及管理培训会议、县教育局与各中心学校签订《岳西县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等方式,加强常规培训和责任管理,让该项民生工程责任落到实处、效益更大发挥。